本站
近年來,鳳縣牢固樹立“項目為王”的發展理念,以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制度改革為切入點,圍繞“精簡事項、優化流程、集成服務、完善機制”的總體思路,系統構建了“三五式”項目審批“直通車”新模式,有效提升了審批效率和服務質量。
一、緊扣“五字要義”,打造最簡審批新模式。一是突出“接”。將涉及多個部門的行政許可事項集中至縣行政審批局,設立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綜合窗口,實現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“一站式”辦理。整合15個部門170項事項,劃轉承接率達94%。二是著力“簡”。按照精簡材料、簡化流程、減少不必要審批事項的原則,將“工改”事項由改革前126項精簡至27項,精簡率達79%。三是注重“優”。分類制定7類項目審批表單、辦事指南和流程圖,推進“一份指南、一表申請、一套材料、多項審批”的運作模式。四是強化“壓”。根據項目類型和規模,分類壓縮審批時限,將政府投資項目、一般社會投資項目和社會投資小型項目審批時限分別壓縮至80個、45個和15個工作日。五是立足“建”。建成鳳縣工程建設項目審批管理系統,制定15項配套制度,實現“統一受理、并聯審批、實時流轉、進度可查”的全流程在線審批。
二、健全“五項機制”,重塑項目審批新體系。一是健全“告知承諾”機制。印發《行政審批政策通》及“一碼通”清單指南,明確審批標準。通過新媒體、政府網站等廣泛宣傳,提高知曉率。在受理審批階段,實行書面一次性告知,并提前介入下一環節,提升審批效率。將20%審批事項納入告知承諾范圍,讓服務對象享受更多改革紅利。二是健全“多評聯審”機制。按照“一家牽頭、多家配合、聯合踏勘、并聯審批、限時辦結、結果共享”的原則,建立“多評聯審、聯合審圖、聯合踏勘、聯合驗收”集成審批機制,有效解決審批事項互為前置、重復踏勘、多頭驗收等問題。三是健全“審管聯動”機制。制定《鳳縣工程建設項目事中事后監管辦法》《集中審批與監管協調聯動等三個實施辦法》,建立審管分離、信息雙向推送、資源共享機制,實現審批與監管無縫銜接,累計開展并聯審批150件,審批率達39.68%。四是健全“聯席會議”機制。針對跨部門、跨行業的審批事項或需要多部門協同解決的問題,每月召開聯席會議,形成部門協同、上下聯動的工作格局。累計召開聯席會議57次,推送信息4500余條,開展聯合踏勘50余次,解決堵點難題86個。五是健全“區域評估”機制。以園區為試點,推行環境影響評價、水土保持、地質災害危險性評估、地震安全性評估等事項的區域評估,為區域內項目建設提供便利。
三、推行“五式服務”,營造重商親商新環境。一是開展“項目審批管家”保姆式服務。將工程項目劃分為7大類,構建總牽頭、段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協同格局,通過“管家”臺賬、容缺受理、并聯審批等7項措施,提供全程服務。截至目前,累計受理工程建設項目審批378項,辦結率100%。二是開展“項目審批托管站”無憂式服務。建立專家庫,在政務大廳設立“托管站”,制定個性化審批套餐,實行清單化一次性告知,提供“全托”或“半托”服務。目前,已為45個項目提供托管服務。三是開展“拿地即開工”快捷式服務。通過容缺受理、高效審批、暖心服務等舉措,將項目從申報到領取施工許可證的時限由原180天縮短至15天內,已應用于11個項目。四是開展老舊小區改造“三精簡”情景式服務。針對33個老舊小區改造項目,定制審批套餐,精簡審批事項10項、材料20件,壓縮審批時限50個工作日,實行告知承諾和并聯審批,提高審批效率。五是開展“宣政策解難題”上門服務。主動為項目單位提供政策解讀和審批指導153批次,幫助企業準確理解審批要求,幫助40多個項目和2家上市企業解決問題60余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