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專題專欄 >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|
今年以來,為深化營商環境突破年行動,助推轄區企業高質量發展,渭濱區堅持把企業群眾滿意作為優化營商環境第一標準,從“小切口”入手,率先在陜西姜譚經濟技術開發區試點設立營商環境監測點,以“三張清單”構建涉企問題處置閉環,以監督“硬約束”提升營商環境“軟實力”。
“問題清單”列出來,“開門納諫”察實情。出臺《渭濱區營商環境監測點制度(試行)》《渭濱區構建親清政商關系正負面清單》,明確15條政商交往行為準則,向監測區域內115家企業公布監督舉報電話,開展靶向監督,倒逼作風提升。拓寬營商環境監督渠道,探索“政企聯動+部門協同+社會監督”多方聯動的監測模式,選聘省、市、區級營商環境特約監督員20余名,健全區級領導包抓億元以上重點企業,百名服務專員精準服務中小企業機制,定期走訪企業,實時監測以權謀私、干預市場、不講誠信等6方面影響營商環境負面行為,動態收集和發現營商環境領域問題訴求40余件,讓監督“探頭”直達一線。
“責任清單”定出來,“精準施策”出實招。由區紀委與區職轉和營商辦牽頭,探索建立“問題交辦+問題承辦+問題督辦+領導調度”的涉企疑難問題“三辦一調”工作機制,監測點梳理匯總各類問題訴求,形成責任清單,按照職能分工交由相關部門辦理。各承辦單位綜合運用溝通、協調、聯辦等多種舉措,能夠立行立改的一次解決到位,短期不能解決的分步實施。區紀委監委、區職轉和營商辦定期督促掌握問題辦理情況,疑難問題提級辦理。區級領導采取定期和不定期調度機制,聽取問題辦理進度,確保企業反饋問題得到高效解決。針對園區企業反映的職工上下班通勤難題,及時協調公交公司等市級部門,快速完成西部傳感器產業基地公交設施配套。針對項目環評審批問題,試點開展規劃環評與建設項目環評聯動,審批時限由90個工作日縮減為30個工作日。
“效果清單”曬出來,“民主監督”求實效。渭濱區堅持行政監督和民主監督雙向發力,企業反饋問題辦結后,監測點第一時間向企業呈送辦結清單,征詢企業辦理結果滿意度。同時,區級領導每季度主持召開專題調度會,邀請園區企業代表列席,當會反饋上季度企業訴求辦理情況,聽取企業代表意見建議,形成涉企問題流轉、辦結、反饋、評價閉環機制。目前,監測點有效破解園區企業職工通勤、廠房升級、環評審批、用工需求等難題40余件,解決企業用工需求300余人、融資需求1.55億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