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頁 > 專題專欄 > 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和優化提升營商環境 |
今年以來,市行政審批服務局深化省市“三個年”活動部署,以全程標準辦、全鏈便利辦、全力創新辦、全時協同辦四個維度服務建設項目審批,助力大窯飲品年產50萬噸飲料智能工廠、市中心醫院港務區分院等項目加快實現準入、準建、準營,全市高質量項目建設發展提檔擴能增效。
一是編制規范全程標準辦,權責曬在陽光下。著眼提升審批服務標準化、規范化、便利化水平,對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,按照“高頻先試、全面開展、統一標準、市縣聯動”原則,在全省率先編制《審批事項工作規范》。統一市縣兩級編寫標準、召開政企座談會研究制定標準格式,明確事項實施依據、適用范圍、審批權限、申報流程等17個要素,編制投資立項、規劃建設、環境安全、農林水利等領域共95項工程建設項目審批事項操作規范,把每一項審批事項細化為具體“顆粒化”審批標準向全社會公開,使之成為企業群眾申報項目的“明白紙”、審批人員辦理業務的“工具書”。
二是幫辦代辦全鏈便利辦,服務走在審批前。優化細化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幫辦代辦機制,制定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幫辦代辦服務實施方案》《“深入一線幫辦代辦、優化審批服務保障”活動方案》等制度,建立“2+6+N”審批服務保障模式(2方面服務對象:重點項目、重點產業聚集區,6支行業幫辦代辦小分隊,N個駐開發區(園區)市縣審批聯絡員),從工程建設項目準入到準營業全鏈條為項目單位量身制定《審批服務事項辦理清單》,一單告知審批服務內容,送上《工程審批事項流程圖》,一圖規劃事項辦理流程,提高項目幫辦代辦精度,先后進項目、進企業、進園區開展批前輔導40余場次,拓展審批服務廣度。
三是優化舉措全力創新辦,審批質效雙提升。開展告知承諾+綠色通道審批,制定《重點建設項目“容缺受理+告知承諾+聯合踏勘”審批管理辦法》,按照政府定標準、企業作承諾、過程強監管的審批管理模式,在水土保持、環評等事項審批中開展告知承諾,創新方式辦理項目審批手續50多個,最大限度減少項目單位跑腿次數。采取“減、放、并、轉、調”舉措,一般社會投資項目、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減至50和85個工作日,審批時限整體壓縮55%。建立環評審批綠色通道,編制服務指南,以“三保五專四員”服務機制(以服務審批保項目上馬,以制度機制保優化運行,以嚴格監管保環境質量;專班統籌推進,專人全程服務,專案提辦幫辦,專報調度協調,專責跟蹤問效;項目招商引資的參謀員,企業興業的服務員,優美環境的保護員)減環節、優服務、提質效,環評報告書、報告表承諾時限分別壓縮至25、15個工作日,節省企業時間和經濟成本。
四是審管互動全時協同辦,齊抓共管全過程。印發《關于加強審管聯動提升事中事后監管效能的實施意見》,公布《事中事后監管事項清單》,明確監管對象、監管措施、監管依據、反饋機制,進一步厘清權責邊界,確保審管互通銜接持續高效、規范運行。制定《工程建設項目審批專項會商制度》《工程建設項目并聯審批四級會商機制》等制度性文件,先后召開聯席會議、聯辦培訓等20余次,著力解決工程建設項目審批過程中堵點、難點問題。優化完善審批信息網上推送系統,完成與市信用信息平臺互聯互通,實現審管信息實時推送、信用信息在線驗證、審批結果及時公開,信息共享更加順暢,助推審管協同推進。